职称评审政策改革后有什么变化?
2021-11-10 11:30
德志在线
167
1 健全制度体系
在原有职称系列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,整合优化部分职称系列,完成了27个职称系列改革。
将改革前11个没有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,五年共新增高级职称200万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18.8万人,有效增加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。
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,聚焦新职业、新技术增设100多个特色评审专业。
2 完善评价标准
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,评价一个人才,就是树立一面旗帜,职称评价标准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,进一步破除“四唯(唯学历、唯资历、唯论文、唯奖项)”倾向,不唯学历看能力,不数年头论业绩。
3 创新评价机制
针对不同岗位人才,实行分类评价。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、建立绿色通道。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人才,不少是奇才、怪才,针对特殊人才制定特殊政策,不搞论资排辈,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。
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实行“定向评价,定向使用”,共有3.5万人通过“双定向”获得高级职称,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。
4 拓展评审范围
通过改革,进一步打破户籍、地域、身份、档案等制约,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,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。
通过加强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工作,扫清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。近年来,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增量达到514万人。
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已有1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,初步实现应通尽通、能通尽通。
5 科学界定、合理下放评审权限
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,加强职称评审事中事后监管。
“
二、在人才评价标准上有哪些突破?
1 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
所有专业技术人才都要考察职业道德。比如,对高校教师要注重考察师德,对医护人员注重考察医德,对科研人员倡导科学精神。
2 不唯学历看能力
改革后,各系列职称评审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,主要比拼能力水平。翻译、演员、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,会计、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。
不具备学历要求的,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。可以说,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。
3 不数年头论业绩
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,把能看病、会看病、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。
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,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。
4 论文不做硬杠杠
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,临床病案、手术视频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。
对研究人员,强调论文质量,实行代表作制度,不看数量看质量。
5 奖项成为加分项
获奖作品的级别和数量等不再是职称评审的门槛条件,而是作为竞争择优的重要参考,是评价能力水平的加分项。
还想获得更多职称评审的资讯,欢迎随时联系德志教育。